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20款保溫杯或保溫壺,發現保溫性能參差,放置6小時後,所能保持的溫度由54℃至73℃,相差接近20℃!市面上保溫杯牌子多多,價錢不一,是否價錢愈貴,保溫功能愈好?
測試發現,部分售價較平的牌子,保溫性能不遜名牌杯。其中售價僅60元的「Soho Novo」BKO-008-030樣本,6小時後所能保持的溫度有69.0℃ ,總評有4星評分;而售價59元的名創優品Miniso潮牌運動保溫水壺,6小時後所能保持的溫度有63.5℃,總評有3星半評分。
「虎牌」MMP-G030PH 及「象印」SM-SA36-RW 在全部樣本中表現最佳,評分有4星半,惟售價均超過200元。
至於售價279元的「Klean Kanteen」K12VWSSL-GG Vacuum InSulated,在全部樣本中表現最差,6小時後所能保持的溫度有53.9℃,總評只有3星評分。
到底應如何選擇保温杯?消委會的測試包括以下重點:
1. 保温能力差異大
消委會參考歐洲標準BSEN12546-1:2000,進行包括檢測容量、6小時後保溫效能、倒水試驗、穩定性測試及撞擊試驗等測試。
歐洲標準的保温能力測試,是在20℃環境下,將樣本注滿不低於95℃的熱水,預熱5分鐘後倒去熱水,再重新注滿95℃的熱水,以原蓋封好放在室溫20℃下6小時,然後量度水溫。
結果發現,20個樣本中,只有6款產品的水溫保持在70℃以上,表現最佳的是「象印」SM-EV25D-PB,達73.5℃,其次的「虎牌」MMP-G030PH 有72.5℃。
此外,「鷹牌」EX300 及「Kl ean Kanteen」K12VWSSL-GG 表現較遜,只有60℃或以下。
消委會指,只有60℃左右的水温在戶外嚴寒環境下飲用取暖的話,可能嫌熱度不足。
2. 容量低於標示
消委會指,保温杯廠商檢測產品容量的方法各有不同。消委會以歐洲標準檢測,即在室溫下注水至距離產品蓋以下10毫米,發現所有產品的容量均低於標示容量,由0.1%至19%。
其中「虎牌」、「象印」的代理商回應消委會時表示,其標示的容量量度方法跟消委會有差異。
3. 重量容量兩難全
消委會指,通常保温杯容量大,其重量因物料較多,而會較重。
聲稱容量300毫升或以下的產品中,消委會表示,「虎牌」MMP-G030PH是最輕的,而且容量不俗,輕便程度的評分最高;而聲稱容量介乎300﹣400毫升之間的產品則以「象印」SM-SA36-RW較輕便。
4. 留意材料安全
消委會指,要留意保温杯的材料,如塑膠部份或含塑化劑,而不銹鋼物料亦可能有重金屬,而消委會參考歐洲標準EU 10/2011檢視樣本的塑膠及橡膠部分會否釋出塑化劑,以及參考內地GB9684-2011《不銹鋼食具容器衞生標準》,發現今次測試中全部產品均合符要求。
另外在使用保温杯上,消委會亦提供日常使用貼士:
●預熱保温杯
可先倒入小量沸水或冰水預熱或預冷,然後將水倒掉,再倒入熱飲或凍飲,以延長保溫或保冷的時間。
●盛載飲品要適宜
不要長時間盛載濃茶、咖啡等以免味道與顏色殘留難以清洗。
另外切勿盛載有氣的碳酸飲品例如汽水等,以免內部壓力過大使飲品噴出;亦建議不要裝載酸性強的果汁飲品或乳酸飲品,以免飲品易變壞。
●清潔小貼士
不應用漂白劑或含氯成分的洗潔劑清洗,因氯化物可能損壞不銹鋼表面。
宜用海綿、軟布、軟刷及溫和的洗潔精清洗,不要用百潔布、鋼絲刷或硬的刷子洗刷內櫳以防刮損。
若產品有異味,可裝載熱水,加1小匙食用小蘇打粉(baking soda),浸泡半小時至1小時後沖洗乾淨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